他們剛出學(xué)校大門,不用照顧父母,無妻兒掛心;他們掙得不少,花得更多,超前消費是他們現(xiàn)行的生活理念,這是典型的“80后”的生活方式。
近年來,隨著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陸續(xù)走上工作崗位,逐漸成為投資消費市場的主力。而一些人投資理財缺少長期規(guī)劃,常常把自己變成“月光族”、“卡奴”、“房奴”。近日,記者隨機采訪了本市的一些“80后”人士,多數(shù)人都覺得自身理財消費確實存在一定問題。
透支消費成“月光族”
小敏是在市區(qū)一家私人公司上班的,她告訴記者,她每月算起自己的花費都是一筆糊涂賬。“這個月和姐妹們逛了幾次街,買了點化妝品,其他的想不起來買什么了,不知怎么的工資就全花完了”。
一個月收入有2000多元,但是至今沒有積蓄,小敏為了平時買東西方便特意辦了幾張信用卡,買單時是瀟灑了,但接到銀行的催款單時,有時還要找父母“支援”。
記者從市區(qū)幾家銀行了解到,如今許多年輕人是他們推銷信用卡的主力,一些積分換禮或有獎促銷活動對他們很有吸引力,他們的沖動購物和攀比心態(tài)也比較強,而中年人則相對理智很多。
不愿租房甘當(dāng)“房奴”
一些進入適婚年齡的“80后”為了結(jié)婚買房甘當(dāng)“房奴”。在一家事業(yè)單位工作的張先生準備買了房就結(jié)婚,雙方父母都打算援助他買婚房,這樣可留下一份房產(chǎn)!耙Y(jié)婚肯定得先買房呀。”張先生說。盡管每月不低的還貸數(shù)額讓他感到生活壓力陡增,但他仍希望擁有自己的房產(chǎn)。
還有一些“80后”是計劃著“先買車后買房”。開著車子出去和朋友們玩時很瀟灑,成了“車奴”也心甘情愿。
套利不成反被套牢
借著上半年牛市的光,小張在股票市場上獲利豐厚。僅今年上半年,小張手中的股票就為他實現(xiàn)了翻番的收益。
打算趁熱打鐵,小張看好A股,并在6000點高位時全盤殺進。小張之所以采取如此激進的投資策略,是因為其在證券行業(yè)工作的同學(xué)的擔(dān)保,表示有內(nèi)部消息,XX股票將整體上市之類。但沒有想到,在這一輪大跌中,小張手中的股票沒有幸免,最后他給自己算了筆賬,上半年在盈利基本上都搭進去了。
“80后”理財特點是喜歡追求投資回報高的投資項目。記者從一些金融機構(gòu)獲悉,新股民和新基民里有大量的“80后”。他們往往熱情很高,但是不夠穩(wěn)重,經(jīng)常孤注一擲,風(fēng)險過于集中。
專家建議理財要理性
昨天上午,記者就此咨詢了市中國銀行的朱先生,他認為,“80后”的新人在投資理財上缺少長期規(guī)劃,可以從4個方面進行改善:節(jié)省日常生活開支,制訂儲蓄投資計劃,安排保險計劃以及進行投資技能培訓(xùn)。
一些理財人士還針對“80后”年輕人提出理財建議:在單身期,應(yīng)該將自己30%的收入選擇定期儲蓄、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較安全的投資工具,并選擇10%的資金作為活期儲蓄,以備不時之需;在家庭形成期,可將35%投資于債券和保險,15%留做活期儲蓄;在證券市場上要有長線投資的意識,可采用基金定投方式獲得長期收益;辦理房貸要遵守“三一定律”,即每月的房貸金額以不超過家庭月總收入的1/3為宜。